活动资讯

2023第十一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将于成都召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川与重庆是新的双核发展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大国工程的体量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跨越各种高山峡谷的大跨度新型桥梁、穿越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超长隧道、分布广泛的千米级高陡边坡、随时触发的地质灾害、纵横分布几大断裂带,给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研究带来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为聚焦川渝世界级工程建设难题和科学问题,根据中国工程院学术活动安排,组委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25日在成都举办“第十一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大会将通过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战略性前沿课题研讨、科技创新展、工程考察等方式,全面总结我国交通、水利、市政、国防工程领域以桥隧为主干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分享全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新进展,共同探讨促进交通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着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造福人类社会。

  一、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3年9月23日-25日(9月23日报到)

  会议地点:中国·成都

  二、会议主题

  智能打造新优势创新释放新动能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院

  联合主办:中国铁道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西南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

  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蜀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待增补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

  特别支持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中国团组

  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

  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ISHMII)

  国际防护结构学会(IAPS)

  四、大会组委会

  大会主席:杜彦良卢春房张喜刚

  顾问委员会:

  主任:孙钧邓文中

  委员:(按姓氏音序排列)

  崔俊芝傅志寰何镜堂何华武江欢成林元培

  卢耀如梁文灏马洪琪钱七虎施仲衡孙永福

  王家耀王景全翁孟勇项海帆谢礼立杨秀敏

  张建云周丰峻周福霖周海涛周伟郑颖人

  郑皆连郑健

  学术委员会:

  主任:聂建国杜彦良

  副主任:严金秀葛耀君何川

  委员:(按姓氏音序排列)

  白云陈云敏陈政清陈湘生陈伟乐陈鸿

  陈晓虎崔冰邓铭江杜修力冯夏庭方明山

  高宗余龚晓南龚剑顾祥林郭仁忠郭陕云

  何满潮何川洪开荣胡亚安贾连辉姜弘

  蒋宇静蒋振雄孔宪京李华军李术才李国强

  李惠李永乐李耀良赖远明林鸣刘加平

  刘千伟刘自明刘晓东刘飞香卢春房吕西林

  马骉马栋毛伟琦孟凡超缪昌文钮新强

  农兴中欧进萍秦顺全任辉启邵长宇史海欧

  宋神友汪双杰王复明王明洋王振信王仁贵

  王卫东王志平王杜娟王恒栋吴智深肖汝诚

  谢先启熊正元徐国平徐恭义杨永斌翟婉明

  张建民张顶立张自太郑健龙周绪红赵勇

  周文波周良周建庭周翠英朱合华朱瑶宏

  竺维彬Antonio Bobet(美)Anne Kathrine(挪)Emillio Bilotta(荷)

  Günther Meschke(德)Herbert Mang(奥)JoséCampose Matos(葡)

  Kent Fuglsang(丹)Luc Taerwe(比)Manuela Rocca(意)

  Naeem Hussain(英)Roberto Cudmani(德)

  组织委员会:

  主任:高战军曾鸣凯刘文杰杨晓杰吴培国于宁

  副主任:叶国强周颖富海鹰邓艳

  委员:(按姓氏音序排列)

  包雪松常翔蔡岳峰勾红叶胡佳萍姜弘

  李华刘芳米晋生梅大鹏孙宝臣宋振华

  谭羡群肖晓春夏烨袁勇岳贵平姚国文

  钟长平赵君黎张松郑永光

  秘书处:

  秘书长:邓艳

  综合协调组:富海鹰李晨周绮雯

  嘉宾邀请组:方勇李文杰李永乐马成贤司志荣

  徐飞

  参会组织组:封坤李冲王萌王翔魏凯

  接待组:车小杰程卿淳程烨高阳陆琳

  孙斌于丽

  宣传组:勾红叶黄文芳王翠敏郑余朝

  会务组:候君刘语纯王艺霖肖倩

  五、日程安排
111
       六、内容安排

  (一)会议安排

  大会将以“智能打造新优势创新释放新动能”为主题,围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成果及重大桥隧工程的建设进展,组织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大会聚焦重大桥隧工程,内容涵盖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四新技术发展,道路、桥梁、隧道(洞)与地下工程建设,设置了艰险山区桥隧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海底隧道工程等特色主题,共同打造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学术大平台。大会由学术交流、工程考察、论文征集、科技创新展等系列活动组成,学术交流环节包含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多个主题论坛(研讨)及闭幕式。

  (二)工程考察

  线路一(选其一):

  1.成都地铁与地下空间工程(0.5天);

  2.都江堰-汶川高速公路及汶川地震纪念馆(0.5天);

  3.西南交通大学校内陆地交通灾害防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0.5天)。

  线路二:参观成都-雅安-石棉-泸定-康定沿线重大铁路、公路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高陡边坡(1.5天,本线路需另付费)。

  (三)论文征集

  面向全行业征集高水平学术论文,充分反映我国交通、水利、市政、国防工程领域以桥隧为主干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重大工程进展,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与国家科技规划,形成一本高水平的大会论文集。优秀论文有机会被推荐到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大会合作期刊包括:Engineering,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Underground Space,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国内核心期刊《隧道建设(中英文)》、《中国公路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铁道标准设计》、《铁道勘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国市政工程》、《现代隧道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等。

  1.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8月15日;

  2.请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投稿邮箱:IBTC wintimechina.com;

  3.投稿要求:提交论文时请注明“会议投稿”,并按照格式排版(Word版),详细要求可登录官方网站http://www.IBTCevents.com,点击“资料下载”进行查看。

  (四)桥隧工程科技创新展

  会议期间将设立展示区域,旨在通过展示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涌现出的技术创新成果,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展示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桥梁、隧道、地下空间、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及配套;测绘、测量、检测、监测仪器与设备;防水、防火、防腐、安防设备与新材料;通风、照明、通讯设备技术与产品;管理、运营、维护及相关设施设备单位;其它相关新产品等。

  七、秘书处联系

  王翔17317538277 xiang.wang wintimechina.com

  王萌15021822869 john.wang wintimechina.com

  官方网站http://www.IBTCevents.com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