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讯

浪擎发布全融合灾备云战略 探索多态环境下灾备智能化应用

    2017年9月21日,国内领先的备份容灾软件厂商浪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佘山茂御臻品之选酒店举办了以“预•见未来  ”为主题的2017浪擎灾备Insight高端论坛。会后,浪擎董事长李庆银和总经理王凌嬿接受了e-works记者的采访,分享了浪擎在容灾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浪擎新一代产品——全融合灾备云的现在与未来。
 

从左至右浪擎总经理王凌嬿,董事长李庆银 

从左至右浪擎总经理王凌嬿,董事长李庆银
 

    浪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DAYS灾备软件系列产品,包含D系实时备份、A系双活镜像系统、Y系云计算、S系备份一体机四大产品线,能够满足用户不同容灾需求。其中,D系实时备份是全功能全平台的数据级灾备软件产品,满足一般性业务及稍重要业务的灾备需求,保障企业生产业务的数据安全;A系镜像系统带有"双活容灾"功能,实现容灾端在线可查询、灾难时容灾端迅速接管,保持业务持续运行;Y系云计算结合了当今的前沿科技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二级备份和云容灾解决方案,助力数据灾备中心及云平台建设,帮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S系备份一体机以软硬件相结合的产品形态,致力于解决云计算及虚拟化趋势下的数据保护难题,带来价值最大化,集成了备份、存储、容灾为一体的解决方案。
 

    一年一小步 三年一大步
 

    浪擎进入灾备行业已将近7年,第一个三年是产品战略时期,浪擎投入3000多万专注于产品研发,推出全栈式灾备系统,打造针对中高端关键业务和应用场景的“双活容灾”体系,进一步保障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浪擎也保持着每个季度发布一个新版本的节奏进行产品的研发迭代。第二个三年是市场战略时期,在此期间,浪擎搭建了一支上百人的销售团队,在全国设立了25家办事处,实现了全国合作伙伴体系的省、市、县三级覆盖。今年是浪擎第三个三年战略的首年,王凌嬿称其为资本战略元年,浪擎推出了全面容灾备份计划。王凌嬿表示,第一个三年,浪擎在国内灾备领域各个层级从技术上做到了产品覆盖的纵向到底。第二个三年浪擎通过设立在上海和成都的两个研发中心以及全国25个办事处,深入探索灾备领域技术横向边界。第三个三年,浪擎希望能打通数据管理、存储、归档、分级存储的技术壁垒,建立基于各形态IT架构、云上、云下数据的共融管理,致力于未来灾备领域多态全融合的实现。
 

    三年一度的战略规划推动着浪擎产品布局的不断完善,而这也从技术角度奠定了浪擎在行业里的门槛。李庆银指出,浪擎定位于国内市场的中高端行业。王凌嬿对此进一步做了解释,浪擎的客户需要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满足“三有”条件。微观层面,客户企业需满足有信息化的业务部门、有年度的信息化的持续投入、有专业的信息化团队三个条件。宏观层面,客户企业需满足有省、市二级或省、市、县三级覆盖的体量,有核心业务系统,有持续行业垂直度三个条件。王凌嬿表示,三年战略规划明确了浪擎的市场定位,而市场的广度又奠定了浪擎目前国内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全融合灾备云
 

    当前是一个IT进入多态、混合、融合的时代,在这样的技术和形态要求背景下,李庆银认为IT已进入全融合的时代,对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安全保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是时候重新定义一种新的数据保护方式。而这种方式,他认为必须同时具备简捷、扩展、敏捷、智能四个特征。而特征的关键在于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云间融合。浪擎发布的全融合灾备云,不仅是融合的云,也是一朵连接的云,是基于Saas、Paas连接云上和云下,实现多云、多模之间数据的流动互通,是一个一站式的灾备解决方案。
 

    1、全融合灾备云融合了什么
 

    全融合灾备云是一个数据站,涵盖了基础设施、数据流动、智能信息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面有网络通信、云设施、虚拟/磁带库、分布式存储、网关等,满足客户弹性的数据流量系统,支持海量数剧的高速备份恢复,保障云设施运营的安全;数据流动层面主要是备份、容错和容灾,包括虚拟化、P2V等常见技术。采用智能化、数据差异化备份,降低业务的恢复时间,来达成灾备即恢复的目标。此外,这里还可以采用浪擎特有的异构备份恢复技术,实现异构系统间的备份恢复,为当前大量存在的数据迁移提供支持;智能信息层涉及实时监控、告警管理、风险预测,能对CPU、网络存储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对灾备系统本身的任务、进程、数据库、状态等进行监控告警。同时,也能基于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对系统资源和系统本身的风险预测。
 

    2、如何实现全融合灾备云
 

    实现全融合灾备云,需要利用到一些关键技术。
 

    在数据流动层,首先是实时备份技术,浪擎实时备份主要分为文件实时备份、数据库和各类数据库。浪擎实时备份基于自主研发的ML和DDL,实现全量和增量数据的衔接,确保容灾过程对正常业务基本不产生影响,数据恢复层面可以实现全量、实时恢复。其次,是虚拟化技术,实现整机备份、恢复、接管,免安装代理。此外,也能实现多数据汇聚,同步数据库,支持多数据库汇聚。
 

    在基础设施层,其一是LAN-Free,LAN-Free主要应用海量数据备份,以及数据快速的备份恢复,减淡对客户IP业务网络的影响,能够支持重构、异构。其二是浪擎灾备云,实现对各行业客户甚至个人用户的覆盖,可以提供接入即灾备,用户只需要将分管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接入浪擎灾备云,即可享受完整的服务。另外,浪擎灾备云还可以实现自动备份以及进行按需恢复,只需按需付费。
 

    在智能信息层,首先是可视数据校验与智能恢复,可分别在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中对虚拟镜像、数据备份进行校验以及应急恢复;其次,智能系统的监控、预测,可以通过智能分析和自动化技术,根据当前灾备状态来实现带宽的动态调整,以及根据灾备的业务,智能分析实现智能接管对接,避免手工对接不及时和误操作,弹性分配云计算资源;最后,是智能平台AI分析,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对特征提取,异常识别,确保灾备服务运行在最佳状态,对系统影响最小。
 

    李庆银谈到,目前硬件越来越标准,硬件的性能也越来越同质化,硬件能做出差异越来越小,因此,浪擎以软件为核心的初衷不会改变,未来将投入更多的研发在多态。
 

    灾备的未来
 

    采访的最后,李庆银谈到,如何描绘未来的灾备可能很难,但是在今后的两三年,可能会有一种技术架构能基于目前Paas、Saas基础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多态多云的数据复制、备份、恢复,传统的灾备可能也会以基于云灾备服务的形式来呈现,灾备会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服务,就像,自来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