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年度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颁奖典礼”在成都隆重举行。“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由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全国30多家CIO组织结构、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寻找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佼佼者。凝聚数字化力量,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凭借智能网络运维管理技术在数字制造领域的广泛实践与成功应用,天旦的“全栈一体化智能服务级性能监控解决方案”入选“2021年度数字制造创新解决方案”。
“2021年度数字制造创新解决方案”共4家企业入选
天旦荣获“2021年度数字制造创新解决方案”
过去的一年,由疫情常态化引起的供应链不稳定、技术人才紧缺等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而言,还需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制裁等不公平对待。面对日益明显的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如何突破现有市场的束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中国制造业破局的关键。
2020年,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停留在战略阶段;2021年,更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采取实际举措切实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与客户服务的数字化,而数字技术是推进二者的核心动力引擎。据中国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创新技术在加速业务转型的同时,也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目前来看,制造业的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基础必备技术、转型关键技术、观望探索技术与未来发力技术等四大类。其中,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属于基础必备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属于转型关键技术。当数字化转型迈入深水岭,业务先行成为所有技术应用的准则,在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业务创新的同时,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是保障业务稳定、推进业务创新的先决条件。
数据创新技术提升网络信息管理效能
网络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了解网络运行情况与进行网络维护两大方面内容。其中,运用性能管理技术对网络故障进行监测与排查是网络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伴随着制造企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架构日趋复杂,数字化技术应用逐渐多元化,网络在承载基本连通功能的同时,成为支撑业务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运维部门也须要更为深入地参与到以业务为中心的生产运行保障之中。
制造业无论规模大小,业务生产流程均较为复杂,复杂的网络架构将会为运维带来较大压力。一方面,从PLM/PDM等产品设计系统,到APS/MPS等生产、物料计划系统,再到MES生产系统、ERP管理系统等,加上企业内部的负载均衡、防火墙等,业务链路较长、网络架构十分庞大,生产系统模块间的对接、各个业务模块对接的通畅度、实时性均难以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制造企业的交易系统采用组播协议,现有的性能管理工具很难对组播交易的快慢进行实时监控。
天旦网络性能管理产品NPM,基于天旦独创的互联数据技术,通过旁路方式,实时获取制造企业内部关键网络节点与系统的全量网络报文;通过上帝视角梳理复杂IT架构中的业务访问路径,进而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进行监控。以业务为中心的网络监控视角,打破网络与应用间的壁垒,通过智能预警、精准的告警指标与故障诊断,主动发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网络故障并定位根源,助力数字化的生产制造流程。
天旦全栈一体化智能服务级性能监控解决方案助力数字制造
2021年,某大型智能制造企业选择天旦解决方案为数字制造保驾护航。一方面,该用户使用NPM对其组播交易系统实施监控;另一方面,使用天旦BPC进行监控,保障MES等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在保障稳定生产的同时,对各个生产模块间的交互与对接实现实时性管理,提升生产能力。
为了保障生产与交易效率,制造企业的生产与交易系统多采用组播协议或UDP协议。与TCP协议相比,UDP协议或组播协议都属于无状态控制协议,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监控工具无法对其交互实现监控。而天旦拥有大量的证券、期货等金融行业客户,这些客户为了保障瞬时间交易的数量往往也会采用UDP协议。基于对这些客户交易实践的理解与分析,天旦的智能运维产品在保障TCP交易类型的同时,也能对UDP及组播交易类型实现精准监控与管理。数字制造时代,企业并发的TCP/UDP数量往往达到每分钟百万级别,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天旦NPM/BPC可以支持记录全量的TCP/UDP与全局检索分析,从而有效保障制造业用户网络对业务的有效承载。
除此以外,天旦业务性能管理BPC可以智能化梳理制造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间的逻辑访问关系,对各个系统对接的模块进行监控,提供业务层级的监控指标,提高运维效率,为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针对MES、ERP等重要系统内部,通过性能基线、告警指标实时反应各个组件的运行效率,构筑对整个生产流程从宏观到微观的“上帝观测视角”,助力企业保障生产稳定的同时,提升运维管理效率。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的数字生态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支持。数字制造并非一味地引用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变革,更是要全面、综合地利用企业的数据资源,构建敏捷、开放与数字驱动的应用管理平台,通过不同维度的技术力量支撑企业的数字生产与服务能力,而运维管理技术仍是保障数字制造、智能制造这驾马车平稳前行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