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智汇(武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向“灯塔工厂”看齐,云智汇推动制造型企业数字化创新升级

  “灯塔工厂”,指的是规模化应用4IR (4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第四次工业革命) 技术的真实生产场所工厂。传统制造方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下被逐步颠覆。令人振奋的先进技术,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大量出现,可以说新一代灯塔工厂的第一波浪潮已然到来。

  “灯塔工厂”是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它们拥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有必备特征,具体包括自动化、工业物联网(IIOT)、数字化、大数据分析、5G等技术;新技术改进了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创新设计价值链,同时也打造出具有颠覆潜力的新型商业模式等等,也催生了新的经济价值。

1

  1 、数字化生产体系破“内卷”

  世界经济论坛(WEF)正式发布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目前,全球“灯塔工厂”共计90家,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已达31家,其中富士康占4座(分别是深圳、成都、郑州、武汉),富士康作为全球电子科技制造服务领域唯一拥有4座WEF灯塔工厂的企业,富士康再次以绝对实力领跑行业。

  在此次评选中,富士康武汉厂区入选理由是:为了满足客户对更大程度的定制及更短的产品订单交期需求,富士康武汉厂区利用尖端的先进分析技术、柔性自动化技术重新设计制造系统,使得直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6%,质量损失减少了 38%,并将订单交货周期缩短29%降至48小时。

1

(武汉厂区灯塔工厂场景)

  富士康(武汉)作为自贸区核心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资源,通过新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制程,达到敏捷柔性生产并采用智能能源管理降低能耗,为建设绿色友好的智能工厂;实现从客户需求,高科技研发到高品质量产的无缝衔接,富士康(武汉)园区整合云智汇科技智能制造服务优势,建立影像大数据实验工厂,加快自动化与数字化进程。

  场景及用例(1)-数字化生产

  机器互联驱动的智能品质预测:机器视觉检测携手M2M数据交互,实现品质异常预测,设备参数自动调优,提升良率和OEE。

1

  场景及用例(2)-人才与组织

  基于高级分析的人力规划控制塔:通过高级分析算法进行多要素的资源优 化调度和人岗最优化匹配,实现效率最大化、管理数字化、技能最优化。

1

  场景及用例(3)-数字化供应链

  注射成型熄灯工厂:端到端的自动化生产模式,打造注射成型车间的熄灯生产,实现20%产能提升。

1

  场景及用例(4)-数字化物流

  智能端到端仓储物料补给:基于自动仓储和智能AGV群的全自动产线物料仓储及物流补给,大幅提升物流准备的效率和准确性。

1

  场景及用例(5)- 节能与环保

  智慧能源控制中心:通过物联网和AI技术赋能的智慧能源控制中心,进行能源预测与优化,驱动武汉工厂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1

  面对制造型行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共性发展需求,富士康云智汇作为国内智能解决方案领导企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打造“端到端智能制造”生产管理方式,富士康云智汇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理念、架构和技术融入工业生产,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智能化服务;串联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前端可连接用户需求,后端可连接智能工厂,实现企业生产柔性化、定制化。

  2、提高技术生产力提升产业价值

  根据麦肯锡资深专家对中国“灯塔工厂”的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商更愿意拥抱端到端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中国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日俱增、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电商业务蓬勃发展等,也都在倒逼中国企业开展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低资源消耗、浪费和碳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的效应已经在“灯塔工厂”得到验证,以富士康为例,根据官方数据,富士康武汉工厂大规模引入了先进分析和柔性自动化技术,重新设计了制造系统;直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6%,质量损失减少了38%,交货周期缩短至48小时(缩短了29%)。

1

  “变化”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机遇与挑战伴生而行,一定程度上也给行业变革的推行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企业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生产能力已成为创新基础,云智汇智能制造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集成平台、智能工厂软件系统、智能车间硬件终端等产品,能为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顶层设计与规划、智能制造项目总集成、新工厂建设规划、IT规划与实施、工艺改进与自动化改造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推动制造型行业整体产业智能化进程,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提高企业产业链价值。

1

  时代的主题已经变成“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而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也离不开工业互联网。

  而当元宇宙等新世界大门拉开,制造行业也需要更多实践者的创新身影。谁能率先把握制造生产数字化的动能密码,谁就能在新战场中摘得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