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赛普克有限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EPC-BAsim™轴承自动仿真及设计优化平台(一)--轴承行业现状

  轴承(Bearing)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friction coefficient),并保证其回转精度(accuracy)。由于在机械装备中起着承受力和传递运动的作用,被誉为机械装备的“关节”。

  轴承工业是机械工业的基础产业和骨干行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对轴承的需求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如航空航天、冶金、电力、矿山、机械、石油、煤炭、铁路、造纸等行业。可以说,只要有旋转的地方,就可能会用到轴承。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凡是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极其重视轴承工业的发展,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是世界轴承工业强国。

  全球轴承行业经过多年产业竞争后,目前已经形成了垄断竞争的格局,由瑞典、德国、日本、美国四个国家的8大跨国集团瓜分市场,包括瑞典企业SKF、德国企业Schaeffler(INA+FAG)、日本企业NSK、NTN、Minebea、NACHI、JTKET和美国企业TIMKET。这八大企业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轴承行业也已形成较大的经济规模,形成发展较为成熟的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包括瓦房店轴承产业集聚区、洛阳轴承产业集聚区、苏锡常轴承产业集聚区、浙东轴承产业集聚区、聊城轴承产业集聚区,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产量达到200多亿套。中国的轴承制造商拥有20%的全球市场份额,其中80%销往亚洲,10%销往欧洲,不到7%的轴承销往美洲。

  我国高端市场主要被8大跨国轴承集团占据,8大集团拥有多年来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高端领域建立起了较高的壁垒。虽然我国轴承行业国产化率达到了80%,但是我国生产的中大型以上轴承产品产量不足9%。我国轴承企业规模整体偏小,Top10市场占有率仅28.6%,与国际龙头的差距较大。我国进口轴承单价约为1.6亿美元,出口轴承单价约为0.9美元,进口单价是出口单价的1.8倍,这表明我国出口轴承多为中低端产品,而具有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加之制造设备与工艺落后,导致中高端轴承产品竞争力较弱。我国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等中大型设备领域,与国外轴承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

  中国轴承行业具备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准入技术壁垒高以及产业链联动效应强等特点,其行业尚处于成熟发展期。轴承作为风力发电机组成本第二的零部件,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零部件,随着中国风力发电新增装机量的提升,轴承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加之近年国务院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加速智能制造、制造业升级等政策,同时在国家大力支持突破制造业内核心部件与关键技术的背景下,轴承行业的发展有望迎来良机。但是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业升级,轴承公司需要提升哪些关键技术能力,我们下期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