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三局
主要参建的湖北鄂州花湖机场
试飞任务圆满完成
这是我国首次以全货机机型
完成新机场的试飞工作
进度条,百分之23
△新闻联播:湖北鄂州花湖机场迎来试飞
鄂州花湖机场
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
专业货运枢纽机场
按照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要求设计
建成后将与武汉天河机场
共建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
△3月19日,试飞的货运飞机在鄂州花湖机场上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填基、筑塔、搬山、建楼
中建三局负责湖北鄂州花湖机场
走马湖水系治理、塔台、航站楼
货运站、转运中心桩基
以及净空降高等工程建设
治
水
填
基
攻克重重水难题
鄂州花湖机场选址地
水系密布、山包起伏
项目建设人员需在
11.8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进行水治理和场平作业
并全部就地排水固结
走马湖水系治理工程
是一切后续工程的前提
△填基前后对比
排水固结,即将淤泥固化后
进行分层回填压实
十几道工序,进行11层填筑
仅项目二、三工区土石方量
就达到844万立方米
相当于将10个足球场堆起约40层楼
△塑料排水板建设
太阳当战袍
寒风作铠甲
从炎热夏天到寒冷冬季
项目团队为加快建设进度
举办4次劳动竞赛
成立6支党员突击队
和2支青年突击队
△压路机无人驾驶技术
项目还建立三大信息化平台
通过安装定位装置和传感器
大胆探索无人驾驶、无人监控、智能抽水等
实现600余台作业设备数字化监管
2020年10月,走马湖一标工程率先移交
为机场主体工程建设拉开大幕
匠
心
筑
塔
绽放世界最大“腊梅”
塔台为机场内最高建筑,高89米
同时也是机场指挥大脑
塔台“腊梅”造型整体呈六个花瓣形对称
直径10米的混凝土核心筒为“花茎”
外扩钢结构“脉络”加双曲幕墙
形成直径23.5米的“花瓣”
△空管塔台
为保证“花茎”垂直度、外表平整度
和“花瓣”的吊装安装
项目团队采用成熟的爬模技术
定制六块巨型钢模板进行拼接
在每一次爬升时
保证钢模到圆心的距离相同
从而保证垂直度
让“花茎”形成标准圆型
△空管塔台
“花瓣”上部幕墙为单曲面
每块玻璃都不尽相同
项目建设团队逐一实测实量
逐一编号后进行定制化生产并吊装到位
针对场地受限的钢结构吊装
项目建设团队进行优化设计
分解钢构件之后,利用塔吊空中拼接
最终实现空中就位
净
空
降
高
新时代“愚公移山”
飞机要起飞
必须有合适的净空条件
机场外西跑道正南端的3座山体
成为机场投运的“拦路虎”
项目建设者
须将主峰达146米的山体
整体削成最低点23.5米
最高点67.4米的斜面地形
专业术语叫“净空降高”
△净空区规划图
项目组织挖机、运输车等
施工机械1500多台
平均每天挖走29万余吨土石方
其中有18天超过50万吨
按每车载重50吨计算
每天要拉一万车次的土石
“移山”土石方总计多达4900万吨
项目建设者用新时代的愚公精神
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奋斗壮歌
△昼夜连续建设
项目运用智慧磅房系统
车辆驶过、车牌和载重量自动计录
减少传统过磅易造成的
道路拥堵及安全隐患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三维航测计算
对山体“削峰填谷”
就近就地处理土石方
减少土方外运负荷
精
益
建
楼
打造高效“智慧工地”
航站楼、货运站及相关配套工程
是机场的主体部分
航站楼建设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货运站建设面积约2.3万平方米
项目团队搭设智慧工地平台
建立一体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
实现专业化、平台化、信息化管理
△航站楼
项目采用全过程BIM建模
技术人员、施工人员
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指导
施工模型中每一根钢筋的绑扎
每一道工序都一目了然
实现建筑、机电、钢构等专业全覆盖
△BIM技术应用
该项成果还应用质量验评系统
将BIM模型构件包挂接到相应检验批内
通过拍下实景照片对照
做到了何时、何地、何人
何种工序的全流程追溯
一飞冲天破云霄
中建三局
匠心打造亚洲最大货运空港
建证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
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腾飞”
贡献三局力量!
主创丨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中建三局融媒体中心;基建投公司
素材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
编辑丨童 威
审核丨叶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