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民革中央、江苏省政协主办,苏州市工信局、民革苏州市委、《财经》杂志等执行的“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苏州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江苏省政协主席张义珍致辞,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出席开幕式,江苏省副省长、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主持开幕式。
围绕“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结合苏州产业实际,围绕“全球经济新格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数智赋能”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期间还发布了“中国制造——苏州样本”调研报告。
01
实体经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是进一步释放数字化红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抓手。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认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迫切需求,这也是我国实现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要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企业自我变革、强化工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等发表演讲,深入探究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制造升级,研讨如何在全球经济重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共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02
“中国制造”发布“苏州样本”
江苏省一直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0%,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全国第一。江苏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高水平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图景。
“中国制造——苏州样本”调研报告显示,苏州已经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覆盖35个工业大类,171个工业中类和505个工业小类,是我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为中国实体经济改革趟出宝贵的“苏州路径”。
03
“数智转型”共享“美的经验”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的工业互联网,提供连接、数据和算法,成为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数智化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已从提高交易效率扩展到提升产业效率和服务化水平,获得更高附加值。
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数智赋能”全体大会上,美云智数CEO余海峰与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周剑、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昊、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桐、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洪、波司登集团执行总裁助理兼CIO戴建国,共话制造业跃升之道。《财经》杂志副总经理、《财经智库》执行总裁袁雪担任主持。
在全球经济逆风前行的当下,企业如何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余海峰表示,这需要通过工具革命做更科学的决策。他认为在数字化管理方向上,工业互联网连接的不只是设备,还有物料、人、系统、数据、流程和产业链的上下游,需要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上推动智能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而苏州制造业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见长,谈及当下中小企业如何实现降本增效?余海峰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产业链条通力合作。链上企业更需要和链主协同做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个产业和企业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