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专注于制造业的BOM与成本管理领域。目前甘棠已经服务十多家制造业客户,甘棠的企业级BOM管理软件IBOM ,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典型客户包括:延锋彼欧、宝沃汽车、北奔重汽、一汽股份、长城汽车、车和家、北汽福田、威马汽车、比亚迪汽车等。
从公司管理的高度认识BOM
BOM(Bill of Material)对于每个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尤其是工程设计工程师、工艺制造工程师、售后备件工程师等,几乎每天都要和BOM打交道。但在国内企业中,各业务领域人员一般都会把BOM作为一套普通的、专业的技术资料对待,缺乏对BOM在企业管理层面的职能的深刻认识。因此,BOM管理在企业中虽然一直存在很多问题,但没有能够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来看待。但近几年来,这个话题在某些复杂的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逐渐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所重视,形成了一股探讨全新BOM管理理念、筹划贯彻全业务链BOM管理的热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国内企业由单纯的以制造为主向研发、制造并重的行业趋势密切相关。这一转变或者企业的转型对企业全业务链的一体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产品系列化规划的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都在不断追求“灵活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创造有魅力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能够面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设计系列化的产品、以可配置方式满足市场订单,以取得最大的市场竞争效益。这一变化要求企业在产品数据的组织方式上需要与业务相匹配,如对产品型谱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基于产品型谱的一定级别、按照系列化产品组织BOM,而不是按照单一产品组织BOM;全配置化的BOM管理成为企业亟待建立的规范体系。
产品正向开发的要求:
产品正向开发注重对产品详细设计之前的管理,即产品规划、概念阶段的管理。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往往是各业务部门需要密切协作的阶段,如市场、规划、设计、工程财务、采购、工艺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对需要进行研发的产品进行各自专业内的考虑。而在这一阶段,由于详细设计还没有开始,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载体将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起来。能够代表产品定义、将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集中体现的信息载体无疑是BOM。因此,产品正向开发无疑要求BOM创建的时点大大提前,充当承载各业务部门协同的角色,使得产品开发早期有更细的管理颗粒度。
设计的要求:
模块化设计强调从总体入手,对如何通过模块的组合实现系列化产品进行考虑,这也要求BOM的构建形式采用全配置化管理。
多制造基地的要求:
企业出于战略需要,规模往往不断扩大,甚至同一产品在不同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包括海外基地)。由于各制造基地生产线、工艺、物流等的差异,因此对制造BOM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为复杂的物流要求:
快速、动态、高效响应市场订单是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对生产的柔性化安排、物料拉动的方式都产生深远影响。如汽车行业等以生产线方式组织生产的半流程、半离散制造业,为了满足高节拍生产以及平衡零部件库存,往往采用JIT(及时物料拉动)、JIS(排序物料拉动)等多种物料方式。高节拍的生产不仅仅要求企业ERP、MES系统能够进行很好的支持,更为关键的是,ERP、MES所输入的BOM信息要准确。往往一个零件的错误就会导致生产线的停线。
售后服务的要求:
售后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市场,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够为企业赢得高的客户满意度、甚至会为公司带来新的赢利点;反之,落后的售后服务体系将使得公司逐渐失去市场机会和客户。这在汽车行业尤其突出。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主机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其中非常基础的要求是能够保证备件主数据的准确性,而这一要求在某些行业将成为国家法规要求。
成本管理的要求:
成本始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真正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贯彻到设计、采购等工程师日常工作中的事情。精细化的目标成本制定、成本评估以及成本核算对于粗放型管理企业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必须以精细化的BOM管理为前提。
iBOM是甘棠软件企业级应用平台iP2的核心
甘棠软件致力于研发适应于复杂制造行业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平台,并聚焦在这些企业存在着很大管理提升空间的全业务链产品定义、成本分析、先期采购管理以及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四大领域。甘棠软件的iP2平台基针对产品开发流程中的这四个领域,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持,为企业整合这四个领域的流程和业务提供基础。这四个领域以全业务链的产品定义为信息主线,将各个领域的相关业务紧密集成起来。iBOM作为全业务链产品定义领域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是iP2平台的核心系统。
企业级BOM管理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定位
企业级BOM是指将贯穿于企业的与产品相关的业务核心要素抽取出来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企业级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支持企业从规划、研发、制造、到生产的产品开发全过程。
正是由于企业级BOM在全业务链贯通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企业级BOM管理系统往往会成为构架在企业各业务领域应用系统之上的基干系统,起到业务集成和信息集成的作用。这里的各个业务领域系统包括研发领域的PDM系统、生产领域的ERP/MES系统、采购领域的电子采购系统、工艺领域的CAPP系统、售后领域的EPC系统等。企业级BOM系统作为连接各业务领域的桥梁,为企业信息化集成架构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集成架构都是采用各业务领域之间的系统直接对接的方式,有了企业级BOM系统之后,产品定义主数据可以基于企业级BOM系统实现在各个业务领域应用系统的贯通。
传统系统与集成BOM的区别
iBOM的优势
将配置管理、企业级变更及BOM完整的集成在一起
配置管理:
决定了BOM的主要组织方式。各个业务领域的BOM都按全配置的方式组织,配置信息可以在各个业务领域的BOM之间传递,在配置管理中定义了配置表与零部件的使用关系,可以通过配置解析出单产品的BOM信息,同时配置相关的信息都有变更管理机制。
BOM管理:
企业级BOM管理的主要对象,包括早期BOM、EBOM、P/MBOM、成本BOM、采购BOM和其他BOM等,各个业务领域的BOM均以全配置的超级BOM的方式组织,同时通过变更管理机制来保证各个业务的BOM信息的准确传递与重构。
变更管理:
确保BOM一致性的前提,通过变更单来管理配置、BOM的数据,针对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变更单来跟踪:配置变更、工程变更、工艺/制造变更、售后变更、海外变更。建立变更单与配置、BOM数据的紧耦合关系,用变更单来驱动数据的生效。闭环的变更管理机制,将各种类型的变更单最后都通过断点来关闭,跟踪最后的实际生效日期。
具有内嵌的制造行业较好的做法
方便的配置管理:
采用配置表+零部件使用条件的方式定义。通过配置表上定义车型与特征之间的选配关系与零部件使用条件的定义来解析超级BOM。
零部件管理:
支持零部件件号申请管理,可以灵活定义件号申请流程、申请单从而达到控制零件号数量的目的;支持零件类型的定义,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定义不同的零件类型、零件类型所适用的业务范围、不同零件类型的编码规则、不同零件类型的属性信息等;支持零部件名称库定义,规范零件名称定义,避免同一种含义多种表达方式;支持零部件描述库的定义,可以规范零部件的用法描述,基于产品结构上的功能、位置码来明确零部件的用法,形成标准的用法库,从而避免同一种用法的零件设计开发了多个零件,造成设计、开发、制造、成本等各个环节的浪费。
整车结构模板管理:
定义整车的所有功能分解,形成企业标准模板。可维护整车结构模板、可基于模板快速搭建早期BOM、可形成EBOM与设计虚拟层级之间相对灵活的关系。
支持颜色件管理:
颜色库管理,基于本色件构建颜色件,保证颜色件与本色件工程设计信息的同步。
面向多制造基地构造制造BOM
1:工程BOM在发放时可以面向多制造基地进行发放制。
2:各个制造基地接收工程变更后,初始化各自的制造BOM。
3:各个制造基地可以基于初始化的制造BOM,针对各自工艺、制造要求,定义各自的工艺、制造信息;进行BOM结构的重构(增加制造件、工艺合件、过滤子件等);并且对于工程新的变更能及时的更新、并不影响原有的重构成果。
4:各基地可以独立接收、根据自身的物流、产线情况构建MBOM,互补影响。
内嵌完整的成本分析模型
1:支持基于早期BOM构建成本BOM
2:在成本BOM上可以增加成本相关的节点
3:以成本明细的方式来管理成本
4:支持目标成本分解、实际成本核算
5:支持成本分析闭环的企业级变更管理
闭环的企业级变更管理
1:闭环的变更管理:系统管理变更全过程,包括产品配置变更、工程变更、制造变更以及生产现场的断点跟踪等。
2:变更数据与BOM数据的紧耦合:变更流程直接驱动BOM数据的变化,每条BOM数据都能准确追溯到所发生的变更及变更的生效性。系统自动进行生效性切分,使得BOM用户给定的任意时点,系统都能给出这一时点的准确的BOM清单。
产品功能框架
iBOM系统的功能包含多业务领域BOM管理、企业级变更管理、企业级配置管理以及基础数据管理等,这些功能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完成iBOM系统在企业运作中发挥完美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各个业务领域BOM管理:
支持不同业务阶段BOM的维护,包括早期BOM、EBOM、P/MBOM、成本BOM、采购BOM和其他BOM等,以及BOM数据的发放与重构;
企业级变更管理:
包括产品配置变更、工程变更、制造变更、售后变更、海外变更、临时变更与断点的管理,管理各个业务领域变更并实现变更单与数据的紧耦合、闭环的变更管理。
企业级配置管理:
包括配置资源库管理、车型特征清单、工程配置表、生产配置表、配置使用库的定义、配置条件的定义等内容定义,支持按配置条件自动的解析单车型BOM。
基础数据管理:
包括产品平台管理、零部件管理、工厂/车间/工位数据维护、供应商管理、人员/组织结构管理等。
系统管理:
包括人员与组织管理、角色与权限管理、工作流管理、系统资源等其它系统管理相关内容。
接口管理:
包括与PDM、CAPP、ERP、电子采购系统、MES、销售及售后服务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各个业务领域相关的系统接口。
产品界面展示